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 SF/PCL复合静电纺丝支架的性质特点
瑞禧生物2025-08-15   作者:ZJ   来源:
字号大小:

产品介绍:

丝素蛋白复合PCL静电纺丝膜由天然丝素蛋白与合成聚己内酯(PCL)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复合而成。丝素蛋白占比约20%-30%,提供生物活性与柔韧性;PCL占比70%-80%,赋予材料高机械强度与稳定性。电纺纤维直径50-300 nm,形成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孔隙率达80%-90%,比表面积超过10 m²/g

 

性质特点: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丝素蛋白本身是一种天然蛋白质,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细胞能够在其表面黏附、铺展并正常生长。复合 PCL 后,PCL 的生物惰性并未影响整体膜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与丝素蛋白协同作用,为细胞提供了稳定且适宜的生长微环境。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多种细胞系,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在丝素蛋白复合 PCL 静电纺丝膜上均能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活力和增殖速率。

 

可调控的力学性能:通过改变丝素蛋白与 PCL 的比例以及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可以准确调控膜的力学性能。PCL 的存在赋予了膜材料一定的柔韧性和拉伸强度,而丝素蛋白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膜的韧性。例如,当 PCL 含量较高时,膜的拉伸强度可达到数十兆帕,能够满足一些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组织工程应用,如肌腱修复;而适当增加丝素蛋白含量,可在保持一定强度的同时,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使其更适合用于皮肤等软组织修复。

 

可控的降解速率:丝素蛋白和 PCL 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其降解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丝素蛋白复合 PCL 静电纺丝膜中,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以及膜的微观结构,可以实现对降解速率的准确控制。一般来说,PCL 的降解速率相对较慢,丝素蛋白的降解速率相对较快。

 

高比表面积与孔隙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膜具有纳米至微米级别的纤维结构,形成了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特性。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营养物质的吸附,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代谢;高孔隙率则为细胞的迁移和组织的再生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有利于气体和液体的交换。研究表明,该膜的比表面积可达到数十平方米每克,孔隙率可超过 70%,这种结构特性使其在组织工程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优势。

 

中文名:丝素蛋白复合聚己内酯静电纺丝膜
英文名:Silk Fibroin/Polycaprolactone (SF/PCL)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
别称:丝素-PCL共混纳米纤维膜、SF/PCL复合静电纺丝支架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半透明薄膜
溶解度:六氟异丙醇(HFIP)、三氟乙酸(TFA

纯度:95%+

保存方式:-20℃,避光,防潮

保质期限:12个月

用途:科研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图片:

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 SF/PCL复合静电纺丝支架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嵌段共聚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及纳米金棒、近红外荧光染料、活性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的葡聚糖BSA和链霉亲和素、蛋白交联剂、小分子PEG衍生物、点击化学产品、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衍生物、大环配体类、荧光量子点、透明质酸衍生物、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二氧化硅及介孔二影产品,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

 

相关产品:

RB-collagen,罗丹明 B 标记胶原蛋白

PEG-protein a,聚乙二醇-蛋白A

PEG-CON A,聚乙二醇-刀豆球蛋白A

PEG-BSA,聚乙二醇-牛血清白蛋白

PCL-PEG-T7,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转铁蛋白靶向肽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