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叶酸与合成叶酸的吸收差异
瑞禧生物2025-02-13   作者:ws   来源:
字号大小:

叶酸,又名维生素B9、蝶酰谷氨酸。分子式:C19H19N7O6。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它是黄色结晶,微溶于水,但其钠盐极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叶酸在酸性溶液中易破坏,对热也不稳定,在室温中很易损失,见光极易被破坏。

叶酸 

1. 化学结构与形式差异:天然叶酸主要以多谷氨酸叶酸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它是由多个谷氨酸残基连接而成的。这种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在绿叶蔬菜、豆类和全麦产品中发现的叶酸。而合成叶酸主要是单谷氨酸叶酸,化学结构相对简单,是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常见于叶酸补充剂。   

 

2. 吸收机制不同

天然叶酸吸收:天然叶酸在肠道吸收时,需要先经过叶酸结合酶(γ- 谷氨酰羧肽酶)的作用,将多谷氨酸叶酸水解为单谷氨酸叶酸,然后才能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这个过程相对复杂,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合成叶酸吸收:合成叶酸以单谷氨酸叶酸的形式直接进入小肠黏膜细胞,主要是通过还原型叶酸载体(RFC)进行吸收。由于其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水解过程,在吸收过程的起始阶段相对天然叶酸更具优势。不过,合成叶酸的吸收也会受到肠道内其他物质的竞争抑制,如一些化合物或其他营养成分可能会影响 RFC 的功能。  

 

3. 生物利用度差异

生物利用度定义及影响因素:生物利用度是指化合物或营养成分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能发挥作用的程度。对于叶酸来说,它受到吸收、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天然叶酸由于其结构复杂,在吸收过程中会有部分损失,而且不同食物中的天然叶酸生物利用度也有所不同。例如,绿叶蔬菜中的叶酸生物利用度可能会受到蔬菜的烹饪方式的影响,煮熟的蔬菜叶酸生物利用度可能会比生蔬菜高,因为烹饪过程可能会破坏细胞壁,使叶酸更容易释放出来,但过度烹饪又会导致叶酸流失。一般来说,天然叶酸的生物利用度大约为 50% 左右。而合成叶酸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通常可以达到 85% 左右,这是因为它的单谷氨酸形式更容易被吸收,并且在肠道内受到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   

 

4. 在体内的代谢差异

天然叶酸代谢:天然叶酸进入细胞后,会在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经过两步还原反应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THF),这个过程需要 NADPH 作为辅酶。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等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在代谢过程中,天然叶酸还可能受到体内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基因多态性。例如,MT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影响天然叶酸的代谢效率,导致体内活性叶酸水平降低。

合成叶酸代谢:合成叶酸进入人体后,也需要经过与天然叶酸类似的还原过程转化为四氢叶酸才能发挥作用。不过,由于其化学结构和吸收方式的差异,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可能与天然叶酸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