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这类纳米粒子的核心是上转换发光材料,通常以稀土元素(如镱、铒等)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₄)等作为基质。稀土元素特殊的电子结构使其能够在 808nm 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将低能量的近红外光转换为高能量的绿光发射,这就是上转换发光现象。这种发光方式违背了经典的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所以也被称为反斯托克斯定律发光。其表面修饰有氨基,通过化学反应将氨基连接到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表面,从而使纳米粒子具有特定的表面性质和功能。
中文名称:氨基化上转换纳米粒子(808激发,绿光)
英文名称:NH2 UCNPs(808 nm Excitation, Green Light)
别称:808激发绿光上转换纳米粒子(氨基化)
外观:固体粉末或胶体溶液
纯度:95%+
溶解性:溶于有机溶剂
保存方式:冷藏
保质期限:一年
用途:科研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图片:
优缺点:
优点:
高上转换效率:在 808nm 近红外光激发下能够高效地将低能量的光转换为绿光,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可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有利于检测和成像。
窄发射光谱:发射光谱较窄,这意味着发射出的光具有较高的纯度,能够有效避免自体荧光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成像的清晰度。
生物相容性好: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本身的生物有害性较低,经过氨基化修饰后,表面性质得到改善,在生物体系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进一步提高,对生物组织的损伤较小,适合用于生物体内的应用。
表面可修饰性强:氨基的存在使得纳米粒子表面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易于与其他生物分子或化学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方便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化修饰,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穿透深度大:808nm 的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相对较大,相比于其他波长较短的激发光,能够更好地穿透生物组织,实现对深层组织的成像。
缺点:
合成条件苛刻:制备氨基化上转换纳米粒子需要准确控制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比例等,否则可能会影响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和发光性能。合成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高温、高压等条件,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操作过程相对复杂。
分散性问题:纳米粒子在溶液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团聚现象,影响其分散性和稳定性。虽然表面氨基化修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散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使用额外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来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尽管氨基化上转换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长期的生物体内应用中,仍然可能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如纳米粒子的代谢、积累以及对生物系统的长期影响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聚合物、纳米材料、PEG衍生物、环糊精、量子点、小分子材料和二亲嵌段共聚物等,还可供应冠醚类产品,大环醚类有机化合物,环糊精,杯芳烃,柱芳烃,杯吡咯,紫晶类(4,4-联吡啶阳离子盐)衍生物,环状或笼状化合物,环碳,环碳氧化物和索烃和轮烷等大环化合物。
相关产品:
UCNPS-NHz,氨基功能化上转换纳米颗粒
COOH-NaYF4:Yb,Er@NaYF4,羧基-核壳结构的氟化钇钠掺杂镱铒上壳层氟化钇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