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颗粒的种类及合成方法
瑞禧生物2025-05-06   作者:wff   来源:
字号大小:

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是一类尺寸在1至100纳米之间、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核心特性:当颗粒尺寸减小至纳米级时,热运动足以克服磁各向异性能,使其在无外加磁场时无剩磁,避免团聚。这一特性在生物分离(如细胞分选)和靶向药物递送中至关重要。

磁性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

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及物理化学方法等。其中,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等条件,可以得到特定尺寸、形状和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共沉淀法是制备磁性纳米颗粒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用于制备磁性纳米Fe3O4粒子。此外,热处理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通过高温处理预先制备好的粉末,控制其晶体尺寸和晶格结构,从而得到纳米尺寸的材料。

 

磁性纳米颗粒的种类

1.氧化物类:如铁氧体纳米颗粒,也就是氧化铁纳米颗粒,它们主要有磁铁矿(Fe3O4)和氧化态磁铁矿(γ-Fe2O3)两种形式。这类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性。

2.磁性微球:这是一种超分子颗粒,小到足以在毛细Blood vessels中循环而不会产生栓塞闭塞,但具有铁磁性,可被微Blood vessels捕获。

此外,磁性纳米颗粒通常是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磁性材料,如铁、镍和钴,另一种是具有功能性的化学成分。它们具有良好的磁导向性、生物相溶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

 

以上只是磁性纳米颗粒的一些主要类型,实际上可能还有更多的种类和亚类。这些纳米颗粒在现代科学的许多领域如生物医药、磁流体、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储存和环境保护等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