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罗丹明 B是一种常用于标记纳米粒的荧光探针,其一端的 DSPE 可与纳米粒表面结合,另一端的 RB 能发出红色荧光,便于实时监测纳米粒在体内的行踪。借助荧光成像技术,科研人员能够直观观察 DSPE-RB 标记的纳米粒在活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优化纳米药物设计提供关键依据。
图为:DSPE-RB结构式
在体内分布研究中,常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经尾静脉注射标记纳米粒的实验动物进行动态观察。实验发现,DSPE-RB 标记的纳米粒在体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器官选择性。由于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荷和形状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纳米粒会迅速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富集,主要分布于liver和spleen。而经过特殊设计的纳米粒,如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的纳米粒,能够有效延长blood循环时间,减少被 MPS 清除的几率,从而增加其在tumor组织等病变部位的蓄积。
图为:RB结构式
此外,纳米粒的表面性质对其在体内的分布影响明显。表面带负电荷的 DSPE-RB 标记纳米粒更容易吸附plasma蛋白,加速其在liver的清除;而表面呈中性或正电荷的纳米粒,可能通过与blood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相互作用,改变其分布模式。通过对 DSPE-RB 标记纳米粒体内分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纳米粒在体内的行为机制,还能为开发靶向性更强、生物安全性更高的纳米药物提供指导,推动纳米医学的发展。
COOH-PLGA 羧基封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产品称量技巧2025-08-05
羧基-聚乙二醇-酮缩硫醇-聚乙二醇-羧基的产品保存指南2025-08-05
COOH-PEG-TK-Mal 羧酸-聚乙二醇-酮缩硫醇-马来酰亚胺的产品发展2025-08-05
羧基-聚乙二醇-酮缩硫醇-阿霉素 COOH-PEG-TK-DOX的产品科普2025-08-05
COOH-PEG-SS-PLA 羧基-聚乙二醇-二硫键-聚乳酸的产品衍生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