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碲化钼(MoTe₂)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瑞禧生物2025-07-14   作者:wff   来源:
字号大小:

碲化钼(MoTe₂)作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的典型代表,凭借其层状结构、可调带隙(0.8-1.24 eV)及双极性输运特性,在半导体电子器件、光电探测、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展现出潜力。然而,单一MoTe₂材料的电学性能受限于本征缺陷和载流子浓度调控困难,难以满足复杂应用场景需求。通过掺杂工程引入特定杂质原子或调控缺陷态,可优化其电学性能,为新型电子器件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碲化钼

掺杂机制与作用原理

1 掺杂元素的选择

不同的掺杂元素对MoTe₂的电学性能有不同的影响。例如,S掺杂主要通过改变电子结构来增强超导性;而Cu掺杂则通过形成异质结构来提高电催化性能。选择合适的掺杂元素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决定。

 

2 掺杂浓度的调控

掺杂浓度对MoTe₂的电学性能有影响。适量的掺杂可以提高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但过高的掺杂浓度可能导致杂质散射,反而降低迁移率。

 

3 掺杂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掺杂方法对MoTe₂的电学性能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化学掺杂可以直接改变MoTe₂的电子结构,但可能引入杂质散射;而表面工程和异质结构建则通过界面效应来优化电学性能,同时保持材料的稳定性。

 

 

 

掺杂对MoTe₂电学性能的影响

1 化学掺杂

化学掺杂是通过引入杂质原子来调控MoTe₂的电学性质。例如,硫(S)掺杂可以改变MoTe₂的电子结构,使其超导转变温度提升。此外,S掺杂还通过增强电子-声子耦合,进一步优化了MoTe₂的电学性能。

 

2 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通过在MoTe₂表面引入有机分子或无机材料,可以有效调控其表面电荷分布。例如,采用超酸(TFSI)和聚合物薄膜(PMMA)复合材料对单层MoTe₂进行表面掺杂,可以提高其空穴迁移率,达到提升。这种掺杂方法不仅改善了MoTe₂的电学性能,还提高了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3 异质结构建

构建异质结构是优化MoTe₂电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将MoTe₂与二硫化钼(MoS₂)构建异质结构,可以提高其气敏性能。Pt功能化的MoS₂-MoTe₂异质结构在室温下对NO₂气体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响应速度。这种异质结构通过协同效应,优化了MoTe₂的表面活性和电学性能。

 

4 掺杂对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影响

掺杂可以改变MoTe₂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例如,S掺杂通过增加MoTe₂的态密度,提高了其费米面位置,从而增加了载流子浓度。此外,通过优化掺杂浓度,可以有效提高MoTe₂的载流子迁移率。

 

 

 

掺杂对能带结构与输运特性的优化

1 氢杂质诱导磁性半导体特性

理论计算与实验证实,氢掺杂可在2H-MoTe₂表面诱导自旋极化,使其从非磁性半导体转变为磁性半导体。氢原子与Te原子形成共价键,导致局部晶格畸变,在带隙中引入杂质能级,同时增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该特性为开发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利用氢掺杂MoTe₂构建磁性隧道结或自旋场效应晶体管。

 

2 静电掺杂驱动结构相变

通过静电掺杂实现了单层MoTe₂的六方晶相(2H)到单斜晶相(1T')的可逆相变。栅极电压调控的电荷注入可改变MoTe₂的电子占据态,降低相变能垒,使整个样品同步发生结构相变。相变后,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两个数量级,且拉曼光谱显示滞后环特征,表明相变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该机制为设计相变存储器和低功耗逻辑器件提供了新途径。

碲化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