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禧可按需定制二维材料硫化铂(PtS)的层数与掺杂
瑞禧生物2025-07-22   作者:wff   来源:
字号大小: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2D TMDs)因其层状结构、可调带隙及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光电子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高灵敏度传感等领域展现出潜力。硫化铂(PtS)作为2D TMDs材料,其电子性质介于金属与小带隙半导体之间,且层数依赖性强。然而,天然PtS存在纯度低、合成压力高、层数不可控等难题,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瑞禧生物通过定制化层数调控与掺杂工程,突破了传统制备技术的瓶颈,实现了PtS二维材料性能的按需设计,为光电探测、催化及生物传感等领域提供了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

二维材料硫化铂

层数调控:从单层到晶圆级的多尺度制备

1. 层数依赖的物理化学性质

PtS的层状结构由S-Pt-S三明治层堆叠而成,层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随着层数减少,量子限域效应增强,导致带隙从块体的0.8 eV(间接带隙)逐渐增大至单层的1.2 eV(直接带隙),同时载流子迁移率提升3-5倍。例如,4英寸晶圆级10 nm厚多层PtS薄膜在电催化析氢反应(HER)中表现出类贵金属催化性能,其Pt位点活性接近商业Pt纳米颗粒,但成本降低;而单层PtS在红外光电探测中响应度达0.5 A/W,较块体提升2个数量级。

 

2. 层数可控的制备技术

瑞禧生物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与金属硫化策略,实现了层数的调控:

单层/少层制备:以蓝宝石或Si/SiO₂为衬底,通过控制Pt前驱体浓度与硫化温度(600-800℃),可获得0.3-3 nm厚单层或少层PtS。

多层/晶圆级制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或热蒸发硫化法,在4英寸晶圆上生长10 nm级多层PtS薄膜。通过调节沉积速率(0.1-1 Å/s)与硫化时间(10-60 min),可实现厚度均匀性±5%的晶圆级材料。

 

 

 

掺杂工程:功能化改性的性能拓展

1. 过渡金属掺杂:提升催化活性

通过离子吸附-还原法,将Fe、Co、Ni等过渡金属掺入PtS晶格,可增强其电催化性能。

机制在于:

电子结构调控:掺杂原子引入额外d电子,优化Pt的d带中心位置,减弱H*吸附能;

表面活性位点增加:掺杂导致晶格畸变,暴露更多边缘活性位点。

 

2. 非金属掺杂:优化光电响应

S、N、P等非金属掺杂可调节PtS的带隙与载流子浓度。例如,N掺杂的PtS在可见光区(400-700 nm)吸收率提升,较未掺杂样品提高。

其原理为:

 

带隙窄化:N的p轨道与Pt的d轨道杂化,形成杂质能级,降低带隙;

缺陷态引入:N掺杂产生硫空位,作为载流子陷阱,延长光生载流子寿命。

 

3. 异质结构建:界面性能协同

PtS与MoS₂、WS₂等二维材料复合,可构建异质结,实现能带匹配与电荷分离。

机制在于:

Type-II能带排列:PtS的导带底低于MoS₂,光生电子从MoS₂转移至PtS,空穴反向迁移,实现电荷高效分离;

界面应力工程:异质结界面产生晶格畸变,增强催化活性。

二维材料硫化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