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CQDs 是由碳元素构成的零维纳米颗粒,尺寸通常小于 10 nm,具有类球形或不规则的纳米结构,表面富含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
核心:以 sp² 杂化的碳骨架为主,可能形成类石墨的共轭结构,部分含 sp³ 杂化的无序碳。
表面:存在大量含氧、含氮等官能团,可通过修饰进一步引入其他活性基团(如巯基、生物分子等),赋予其多样化的功能。
尺寸效应:因量子限域效应和表面效应,其光学、电学等性质随尺寸变化明显。
(一)共价修饰法(通过化学键连接,稳定性高)
利用 CQDs 表面的活性官能团(如-COOH、-OH、-NH₂)与修饰分子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如酰胺键、酯键、醚键等)。
1. 羧基(-COOH)介导的修饰
CQDs 表面的羧基可通过缩合反应与含氨基(-NH₂)、羟基(-OH)的分子结合,常用缩合剂为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
示例:将氨基化的靶向肽段(如 RGD 肽,靶向tumour细胞)与 CQDs 表面的羧基反应,通过 EDC/NHS 活化羧基,形成酰胺键,实现 CQDs 的tumour靶向修饰。
2. 羟基(-OH)介导的修饰
羟基可通过酯化反应(与羧酸)或醚化反应(与卤代烃)连接修饰分子。
示例:用聚乙二醇(PEG)的羟基与 CQDs 表面羟基通过脱水反应形成醚键,修饰后可提高 CQDs 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减少体内清除。
3. 氨基(-NH₂)介导的修饰
若 CQDs 经胺化处理(如用乙二胺修饰引入-NH₂),可与含醛基(-CHO)的分子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 C=N 键),或与异氰酸酯反应形成脲键。
示例:将含醛基的荧光染料(如罗丹明)与氨基化 CQDs 反应,制备双荧光发射的复合探针,用于多通道成像。
(二)非共价修饰法(通过弱相互作用连接,操作简便)
依赖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力(如静电作用、氢键、π-π 堆积、疏水作用)实现修饰,无需复杂化学反应,适用于对化学环境敏感的修饰分子。
1. 静电作用修饰
利用 CQDs 表面电荷与修饰分子的相反电荷相互吸引。
示例:表面带负电(羧基主导)的 CQDs 可与带正电的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PEI)或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BSA)通过静电吸附结合,提高其稳定性或实现生物分子负载。
2. 氢键作用修饰
CQDs 表面的羟基、羧基可与含氨基、羰基的分子形成氢键。
示例:环糊精(含多个羟基)通过氢键吸附在 CQDs 表面,利用环糊精的空腔包合疏水性药物(如阿霉素),实现药物递送。
3. π-π 堆积作用修饰
CQDs 的共轭碳骨架(sp² 杂化)可与含芳香环的分子(如卟啉、核酸碱基)通过 π-π 相互作用结合。
示例:将卟啉(光敏剂)通过 π-π 堆积修饰到 CQDs 表面,制备光动力Treatment 试剂,CQDs 的荧光可用于示踪,卟啉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杀伤tumour细胞。
4. 疏水作用修饰
对表面进行疏水化处理(如用长链烷基修饰)的 CQDs,可与疏水分子(如脂质体、疏水药物)通过疏水作用结合。
示例:将疏水的 CQDs 包裹在脂质体中,提高其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同时利用脂质体的靶向性(如修饰靶向抗体)实现准确递送。
(三)元素掺杂修饰(改变核心或表面组成,调控内在性能)
通过在 CQDs 合成过程中引入杂原子(如 N、S、P、金属离子等),或合成后通过离子交换引入掺杂元素,改变其电子结构,进而调控光学、电学性能。
1. 非金属掺杂
氮(N)掺杂:N 原子可替代碳骨架中的 sp² 碳,增加共轭体系的电子密度,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如从 10% 提升至 50% 以上),并使发射波长红移(从蓝光到绿光)。
硫(S)掺杂:引入 S 原子可增强表面缺陷,调控荧光发射,同时提高 CQDs 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
示例:以柠檬酸为碳源、硫脲为 N/S 源,通过水热法合成 N/S 共掺杂 CQDs,其荧光量子产率明显高于未掺杂 CQDs,适合高灵敏度荧光传感。
2. 金属离子掺杂
引入金属离子(如 Fe³⁺、Cu²⁺、Eu³⁺)可通过配位作用与 CQDs 表面官能团结合,调控荧光性能或赋予催化活性。
示例:Eu³⁺掺杂的 CQDs 可发出 Eu³⁺的特征红色荧光(615 nm),且荧光强度受 pH 调控,可作为 pH 传感器。
名称:CQDs碳量子点
产品规格:mg/g
纯度:95%+
保存方式:-20℃以下,避光,防潮
保质期限:12个月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图:CQ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