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化钼(MoTe₂)作为一种二维材料,因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探针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以下是关于MoTe₂生物探针定制的详细内容,包括设计、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MoTe₂生物探针的设计
层数与相结构调控
MoTe₂的层数(单层、双层、块体)和晶体相(2H相、1T'相)直接影响其光电特性与生物相互作用:
单层MoTe₂:带隙约1.24 eV,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区,可穿透组织深度达5 mm,适用于活体深层成像。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时,通过控制Te/Mo前驱体比例和生长温度。
双层/少层MoTe₂:带隙随层数减少蓝移,双层MoTe₂的带隙为1.0 eV,发射波长延伸至NIR-II,降低组织自发荧光干扰,提升成像信噪比。
1T'相MoTe₂:金属性导电特性使其成为电化学传感的理想材料。通过液相剥离法结合锂离子插层,可诱导2H→1T'相变,制备高灵敏度葡萄糖或DNA传感器。
结构组成
活性分子:MoTe₂本身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和光学性质,能够作为活性分子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检测。
连接基团:通过化学修饰,可以在MoTe₂表面引入特定的连接基团,如氨基、羧基等,用于连接信号分子或生物识别分子。
信号分子:常见的信号分子包括荧光染料、量子点等,这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连接基团与MoTe₂结合,用于实现荧光成像。
定制化设计
尺寸与形态:MoTe₂纳米片的尺寸和形态可以通过合成工艺进行调控。例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液相剥离法可以制备不同尺寸的MoTe₂纳米片。
表面修饰:为了提高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MoTe₂表面可以进行多种修饰。例如,修饰生物素或抗体可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功能化:结合其他材料(如柔性基底)可以实现MoTe₂复合材料的定制化设计,优化其机械性能和电学性能。
二、功能化设计:从靶向递送到智能响应
表面修饰策略
MoTe₂的表面修饰需兼顾稳定性、生物降解性和靶向能力:
聚乙二醇(PEG)化:通过硫醇-PEG(HS-PEG-COOH)与MoTe₂边缘硫原子共价结合,延长探针血液循环时间,降低非特异性吸附。
细胞膜包覆:提取特定细胞膜包裹MoTe₂纳米片,利用同源靶向性增强特定蓄积,同时避免免疫系统清除。
刺激响应性设计
MoTe₂探针可通过响应tumor微环境(TME)特征(如低pH、高谷胱甘肽GSH、特定酶)实现药物按需释放:
pH响应:在MoTe₂表面负载阿霉素(DOX)并通过腙键连接聚丙烯酸(PAA),在酸性环境中腙键断裂,释放DOX效率高。
GSH响应:利用二硫键(-S-S-)连接MoTe₂与光敏剂(如Ce6),在高GSH浓度下二硫键断裂,释放Ce6并产生单线态氧。
酶响应:修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敏感肽段(PLGLAG),在特定组织中MMP-2过表达时肽段断裂,触发MoTe₂探针解离并释放负载药物。
MoTe₂生物探针在生物医学检测、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通过定制化设计和工艺优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