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A-COOH 是一种末端修饰有羧基(-COOH)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羧基作为活性官能团,可通过化学反应与含氨基(-NH₂)、羟基(-OH)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多肽、靶向配体)偶联,兼具 PLGA 的可降解性、载药能力与功能化修饰潜力,是生物医用领域的核心材料之一。
一、核心降解机制:酯键的水解断裂
PLGA-COOH 的主链由聚乳酸(PLA)和聚羟基乙酸(PGA)通过酯键(-O-CO-)交替连接而成,其降解的本质是主链酯键在水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具体过程为:
水分子攻击酯键:在生理环境(如体液、细胞外液)中,水分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 PLGA 主链上酯键的羰基碳(电子云密度较低),形成四面体过渡态;
酯键断裂:过渡态不稳定,发生键断裂,生成羧酸(-COOH)和醇羟基(-OH)两种末端基团;
链段碎片化:随着酯键的持续断裂,长链 PLGA-COOH 逐步分解为低分子量的寡聚物,最终降解为乳酸(LA)和羟基乙酸(GA)单体(PLGA 的重复单元)。
注:PLGA-COOH 末端的羧基(-COOH)本身不参与主链降解,但可能通过局部酸催化作用加速周围酯键的水解。
图:PLGA-COOH结构式
二、降解过程的三个阶段
PLGA-COOH 的降解是一个从 “整体结构破坏” 到 “单体代谢” 的连续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水合与溶胀阶段
材料接触体液后,水分子通过扩散进入 PLGA-COOH 内部(因主链疏水,此阶段较慢,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材料表面及内部逐步溶胀,为后续水解反应提供水环境,但此时主链尚未发生明显断裂,材料外形和力学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2. 主链水解与链断裂阶段
水分子深入材料内部,大量酯键开始水解,主链分子量快速下降(从数十万 Da 降至数万 Da 以下);
材料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随分子量降低而明显下降,逐渐失去结构完整性,出现裂纹、碎片化(宏观可见);
降解产生的乳酸和羟基乙酸在材料内部积累,局部微环境 pH 降低(可至 pH 4.0-5.0),通过自催化效应加速周围酯键的水解(酸性条件下酯键更易断裂)。
3. 小分子代谢阶段
降解产生的乳酸和羟基乙酸单体(或低聚物)通过扩散作用从材料残片释放到周围组织中;
代谢途径:
乳酸:经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化为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TCA 循环),最终氧化为 CO₂和 H₂O;
羟基乙酸:经乙醛酸还原酶代谢为乙醇酸,进一步参与糖代谢,最终同样分解为 CO₂和 H₂O;
所有产物均可通过呼吸、排尿等方式排出体外,无Poison 性残留。
三、影响降解速率的关键因素
PLGA-COOH 的降解速率并非固定,而是由材料自身结构和外部环境共同调控,核心影响因素包括:
1 PLGA 的 LA/GA 比例
羟基乙酸(GA)单元的亲水性强于乳酸(LA),且 GA 链段的酯键更易被水分子攻击:
GA 比例越高(如 50:50),材料亲水性越强,水合速度快,降解速率越快(体内 3-4 周完全降解);
LA 比例越高(如 75:25),材料疏水性增强,水合速度慢,降解速率越慢(体内 6-8 周,甚至数月)。
2 分子量与链长
分子量越大(如 > 50k Da),主链酯键数量越多,降解周期越长;
反之,低分子量 PLGA-COOH(如 < 10k Da)链短,水解位点少,降解更快。
3 自催化效应
降解产生的乳酸、羟基乙酸及末端羧基(-COOH)会在材料内部积累,形成局部酸性微环境(pH 降低),加速酯键水解(酸催化作用);
材料形态(如微球、支架)影响酸性产物的扩散:致密结构(如微球核心)酸性产物不易扩散,自催化更强,降解更快(“表面-内部” 降解差异)。
4 环境因素
pH 值:中性偏碱环境(如体液 pH 7.4)比酸性环境更利于酯键水解(但局部酸性产物会抵消此效应);
酶的作用:虽然 PLGA-COOH 的降解以化学水解为主,但某些组织中的酯酶(如脂肪酶)可能轻微加速降解(对整体速率影响较小);
温度:体温(37℃)是降解的最适温度,低温会明显减慢水解速率。
四、降解产物的代谢与安全性
PLGA-COOH 的最终降解产物为乳酸和羟基乙酸,二者均为人体内天然代谢中间产物:
乳酸:是糖酵解的正常产物,可通过肝脏代谢为葡萄糖或进入 TCA 循环供能;
羟基乙酸:参与甘氨酸代谢途径,最终分解为 CO₂和 H₂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