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E-ICG,二月桂酰磷脂酰乙醇胺-吲哚菁绿
1,2-Dilauroyl-sn-Glycero-3-PhosphatidylethanolaMine-Indocyanine Green
别称:
磷脂-吲哚菁绿
|
性状:
固体或粘性液体
|
分子式:
N/A
|
溶解性:
溶于有机溶剂
|
储存:
-20°C,避光
|
纯度:
95%+
|
保质期:
1年
|
运输条件:
低温运输
|
应用:
温敏脂质体的制备
|
温馨提醒:
仅供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
产品描述
DLPE-ICG 由二月桂酰磷脂酰乙醇胺(DLPE)和吲哚菁绿(ICG)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DLPE 是一种两亲性磷脂分子,其亲水性的磷酸乙醇胺头部和疏水性的月桂酸烃链,使其能在水溶液中自发组装形成脂质双分子层,与生物膜结构高度相似,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常作为构建脂质体、纳米颗粒等药物递送系统的基础材料。ICG 是一种临床批准使用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其吸收峰在 785nm 左右,发射峰位于 820nm 附近,处于生物组织的 “光学窗口” 内,光穿透深度大、组织吸收和散射少,可有效降低背景荧光干扰。同时,ICG 具有较高的消光系数,能够高效吸收光能并转化为荧光信号,且在体内可通过肝脏代谢排出,安全性较高。DLPE-ICG 结合了 DLPE 的膜亲和特性与 ICG 的近红外荧光优势,可用于标记细胞膜、脂质体,实现对细胞内吞、囊泡运输等生命活动的实时荧光追踪;在活体成像中,能够直观监测药物载体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过程,为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可视化工具,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前景。
小工具
快速订购



产品问答
DLPE-ICG能否用于多模态成像(如荧光-MRI联用)?
可行性:可通过化学修饰引入MRI造影剂(如Gd-DOTA)或放射性核素(如64Cu),构建双模态探针。
挑战:需平衡ICG与另一模态标记物的空间距离(避免荧光猝灭或MRI弛豫率下降)。
案例:文献报道DLPE-ICG-Gd复合物在肿瘤模型中实现荧光导航下的MRI准确定位。


相关产品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