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L-RB(罗丹明 B 标记的聚赖氨酸)的稳定性与荧光性能与其所处环境的 pH 值密切相关,这种依赖性源于其分子结构中氨基与荧光基团的化学特性。
在酸性条件下(pH<6),PLL 主链的氨基(-NH₂)易发生质子化,形成带正电的铵基(-NH₃⁺)。这一变化增强了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减少团聚现象,使 PLL-RB 在溶液中更易分散,物理稳定性提升。但过强的酸性(pH<3)会破坏罗丹明 B 的内酯环结构,导致荧光团降解,出现荧光淬灭。例如,当 pH 降至 2 时,罗丹明 B 的特征荧光峰(约 580nm)强度可下降 60% 以上,且这种损伤通常不可逆。
图为:PLL-RB结构式
中性环境(pH 6-8)是 PLL-RB 的理想状态。此时氨基部分质子化,既保证分子的水溶性,又避免过度带电引发的结构扭曲。罗丹明 B 的内酯环处于闭合稳定状态,共轭体系完整,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实验表明,pH 7.4 的生理缓冲液中,PLL-RB 的荧光强度比 pH 5 时高 30%,且荧光寿命延长至 2.3ns,适合长时间荧光追踪。
碱性条件下(pH>8),PLL 的氨基去质子化,分子亲水性下降,易因疏水作用聚集形成沉淀,导致溶液浊度上升,稳定性降低。同时,高 pH 会促使罗丹明 B 发生脱乙基反应,其荧光发射峰红移(至 600nm 以上),且强度随 pH 升高逐渐衰减。当 pH 达到 10 时,约 40% 的罗丹明 B 分子结构被破坏,PLL-RB 的荧光信号难以检测。
图为:聚赖氨酸结构式
这种 pH 依赖性为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特殊价值。例如,在tumor微环境(pH 6.5)中,PLL-RB 的荧光强度介于中性与酸性之间,可通过信号变化指示细胞内 pH 波动;而在细胞内吞过程中,随着内涵体从中性向酸性(pH 5.5)转变,其荧光信号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追踪载体的胞内转运路径。
综上,pH 值通过调控 PLL 的带电状态与罗丹明 B 的化学结构,深刻影响 PLL-RB 的稳定性与荧光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场景(如细胞培养、活体成像)准确调控 pH,以最大化其功能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