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产品使用指南
瑞禧生物2025-08-20   作者:ZJ   来源:
字号大小:

产品介绍:

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是一类具有结构和性能的纳米材料。其主体由二氧化硅构成,具有高度有序且呈树枝状分支的孔道结构。这些孔道从颗粒中心向四周呈树枝状延伸,形成了多级孔道体系。与普通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相比,其孔道结构更为复杂且具有更高的连通性。高比表面积使得其能够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可用于负载各种物质,如药物分子、催化剂、生物活性分子等。丰富且相互连通的孔道有利于客体分子的快速传输和扩散,提高负载物质的释放速率或反应效率。

 

产品使用指南:

 

分散处理:在使用前,若需将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于溶液中,首先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散介质。对于生物医学应用,常选用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PBS)等模拟生理环境的溶液。对于催化或其他化学应用,可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或反应体系溶液。在分散过程中,可采用超声处理辅助分散。将纳米颗粒缓慢加入分散介质中,然后置于超声清洗器中,以适当功率(如 300-500 W)超声处理 10-30 分钟,期间可间断性摇晃容器,确保分散均匀。注意超声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过多热量破坏纳米颗粒结构。

 

负载操作:若要将其他物质负载到纳米颗粒上,对于物理吸附负载,如负载药物分子,可将含有药物的溶液与分散好的纳米颗粒混合,在一定温度(如 37℃,模拟人体体温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下搅拌一定时间(数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根据药物分子性质和负载量要求而定),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等作用使药物分子吸附在孔道表面或进入孔道内。对于化学接枝负载,例如将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分子连接到纳米颗粒表面,需先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活化处理,引入可反应的官能团,然后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如控制反应温度、pH 值等)与目标分子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心、洗涤等步骤去除未反应的物质。

 

应用实施:在生物医学应用于细胞实验时,将负载好药物或生物活性分子的纳米颗粒分散液与细胞共孵育,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确定共孵育时间(一般为几小时至数天)和纳米颗粒浓度。在催化反应应用中,将负载有催化剂的纳米颗粒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按照催化反应的要求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条件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可通过监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评估催化效果。

 

中文名: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英文名:Dendritic 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DPSNs

别称: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Dendritic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外观:白色粉末

溶解度:在特定溶液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纯度:95%+

保存方式:20-25℃,避光,防潮

保质期限:12个月

用途:科研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图片:

树枝状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嵌段共聚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及纳米金棒、近红外荧光染料、活性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的葡聚糖BSA和链霉亲和素、蛋白交联剂、小分子PEG衍生物、点击化学产品、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衍生物、大环配体类、荧光量子点、透明质酸衍生物、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二氧化硅及介孔二影产品,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

 

相关产品:

Sulfonic Acid-SiO2 Microspheres,磺酸基修饰二氧化硅微球

N3-Red Fluorescent Silica Microspheres,叠氮-红色荧光二氧化硅微球

Monodisperse Silica Microspheres,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

Monodisperse SiO2 Nanospheres,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SiO2@Fe3O4,二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