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LA-聚乙二醇-FITC 的荧光特性及其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
瑞禧生物2025-08-20   作者:lkr   来源:
字号大小:

PLLA-PEG-FITC(聚 L-乳酸-聚乙二醇-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荧光特性源于 FITC 基团,使其成为生物标记领域的高效工具。FITC 作为经典荧光染料,在 PLLA-PEG 载体中保留了核心光学性能:最大激发波长约 488nm,发射波长约 520nm,处于可见光绿色波段,与生物组织自发荧光重叠少,信噪比高。其摩尔消光系数达 7×10⁴ L/(mol・cm),荧光量子产率约 0.79,在低浓度下即可产生强荧光信号,满足单分子水平检测需求。

PLLA-PEG-FITC结构式 

图为:PLLA-PEG-FITC结构式

 

该材料的荧光稳定性优于游离 FITC。PEG 链段的空间位阻可减少 FITC 与水分子、氧分子的接触,降低光漂白速率 —— 在连续激光照射下(488nm,10mW),其荧光强度半衰期较游离 FITC 延长 2-3 倍,适合长时间动态成像。同时,PLLA 的疏水内核为 FITC 提供保护,使其在 pH 5.0-8.0 范围内荧光强度波动小于 10%,适应细胞内复杂微环境。

 

在生物标记应用中,PLLA-PEG-FITC 展现出多元价值。在细胞标记方面,其纳米粒子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荧光信号均匀分布于胞质,能特异性追踪干细胞迁移路径,标记效率达 95% 以上且无明显细胞有害性。在生物分子标记中,FITC 可通过异硫氰酸基团与蛋白质氨基偶联,实现抗体、酶等生物分子的可视化,如在免疫荧光染色中清晰示踪tumor标志物的表达位置。

FITC结构式 

图为:FITC结构式

 

在活体成像中,该材料可通过 EPR 效应富集于tumor部位,经静脉注射后 24 小时仍保持强荧光信号,能实时监测tumor生长及纳米药物递送过程。其荧光特性与生物相容性的结合,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疾病诊断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