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C-OVA 在生物体内的抗原递呈途径研究
瑞禧生物2025-07-01   作者:lkr   来源:
字号大小:

FITC-OVA,即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的卵清蛋白(OVA),作为一种常用的模型抗原,在探究生物体内抗原递呈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荧光标记特性,为追踪抗原在体内的命运提供了可视化手段。

FITC-OVA结构式 

图为:FITC-OVA结构式

 

在生物体内,抗原递呈主要由抗原递呈细胞(APC)承担,如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等。FITC-OVA 进入机体后,首先面临的是被 APC 摄取的过程。以树突状细胞为例,它可通过多种内吞方式摄取 FITC-OVA,包括巨胞饮作用、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以及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其中,巨胞饮作用能非特异性地摄取大量细胞外液及其中的溶质,FITC-OVA 可借此途径进入树突状细胞内。

 

进入细胞后的 FITC-OVA,会在细胞内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一般而言,它会被转运至内体溶酶体系统。在此处,FITC-OVA 会被多种蛋白酶降解成小肽片段。这些小肽片段随后会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复合物。若为 MHC I 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多来源于胞质内的蛋白质降解,而 FITC-OVA 在特定情况下也可通过某些机制进入胞质,从而实现与 MHC I 类分子的结合,此过程称为交叉递呈,该途径对于激活 CD8+ T 细胞immunity反应至关重要。若与 MHC II 类分子结合,则主要激活 CD4+ T 细胞。

卵清蛋白结构式 

图为:卵清蛋白结构式

在巨噬细胞中,FITC-OVA 的摄取与处理也遵循类似但又有差异的途径。巨噬细胞凭借其吞噬功能,可摄取较大颗粒的 FITC-OVA 聚集体,在溶酶体内同样对其进行酶解处理,进而与 MHC 分子结合并递呈至细胞表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借助荧光成像技术,利用 FITC 的荧光特性,实时观察 FITC-OVA 在体内的分布、摄取、处理及递呈过程。例如,在小鼠模型中,通过注射 FITC-OVA 后,使用活体成像设备,可清晰看到 FITC-OVA 先在注射部位附近的 APC 中富集,随后随着抗原递呈过程的推进,在引流immunity器官中检测到荧光信号增强,表明抗原已被递呈至immunity细胞并激活immunity反应。

 

FITC-OVA 作为有力工具,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生物体内抗原递呈途径的理解,为疫苗研发、immunityTreatment 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