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因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表面性质往往导致易团聚、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苯甲醛-聚乙二醇(Benzaldehyde-PEG)凭借化学结构,成为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理想材料。
图为:苯甲醛-聚乙二醇结构式
在修饰过程中,利用苯甲醛基团与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基团(如氨基、羟基等)的化学反应,可将 PEG 链稳定地接枝到纳米颗粒表面。例如,当纳米颗粒表面含有氨基时,在弱酸性条件下,苯甲醛与氨基发生反应,形成席夫碱结构,从而实现 Benzaldehyde-PEG 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共价固定。
经过 Benzaldehyde-PEG 修饰后,纳米颗粒的性能得到提升。PEG 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提高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有效抑制颗粒间的团聚;同时,PEG 空间位阻效应,能降低纳米颗粒与生物分子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增强其生物相容性,减少被免疫系统清除的风险。此外,PEG 链还可作为进一步功能化的桥梁,其末端可连接靶向配体、药物分子或荧光探针等,赋予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药物递送或生物成像等功能。
图为:苯甲醛结构式
在生物医学领域,经 Benzaldehyde-PEG 修饰后的纳米颗粒已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tumor靶向Treatment 及生物检测等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表面修饰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纳米材料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下转换纳米颗粒的发光机理与性能调控2025-08-01
近红外二区(NIR-II)上转换发光2025-08-01
含氟芳香结构对荧光材料量子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2025-08-01
荧光结构母核的有机染料——BODIPY荧光染料2025-08-01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高温热解合成技术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