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₂作为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其单层形式具有直接带隙和高载流子迁移率,成为后硅时代电子器件的候选材料。Si/SiO₂衬底因其光学对比度、背栅调控方便及与CMOS工艺兼容,成为MoS₂器件研究的主流平台。然而,SiO₂的非晶表面存在大量悬挂键和表面态,导致MoS₂成核密度高、晶粒尺寸小,且晶界处载流子散射严重。因此,开发Si/SiO₂衬底上MoS₂薄膜的定制化制备工艺,通过准确调控生长参数实现“按需设计”,成为突破性能瓶颈的关键。
定制化制备工艺的设计原则
1.定制化工艺需满足以下层级需求
基础层:控制薄膜层数、连续性及均匀性。
性能层:调控晶粒尺寸、缺陷浓度及应力状态。
功能层:针对具体应用优化性能指标,如晶体管需高迁移率,传感器需高灵敏度。
2.
二硫化钼薄膜的生长方法
1.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目前制备 MoS₂薄膜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含钼和硫的前驱体气体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在 Si/SiO₂衬底表面沉积形成 MoS₂薄膜。在 CVD 过程中,前驱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常用的含钼前驱体有三氧化钼(MoO₃)、二茂钼(Mo(C₅H₅)₂)等,含硫前驱体则有硫粉(S)、硫化氢(H₂S)等。
2.分子束外延(MBE)法
分子束外延法是一种高精度的薄膜生长技术,也可用于 Si/SiO₂衬底上 MoS₂薄膜的生长。与 CVD 法相比,MBE 法具有更高的生长温度控制精度和更低的生长环境压力,能够实现原子级精度的薄膜生长。在 MBE 过程中,钼和硫的源材料分别被加热至蒸发,形成分子束,然后在衬底表面沉积形成 MoS₂薄膜。
3.溶液法
溶液法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制备 MoS₂薄膜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 MoS₂前驱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化学反应在 Si/SiO₂衬底表面形成 MoS₂薄膜。常用的前驱体包括钼酸铵((NH₄)₆Mo₇O₂₄·4H₂O)和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等。
二硫化钼薄膜的性能优化
(一)电学性能优化
1.载流子迁移率提升
通过优化生长参数和掺杂技术,可以提高 MoS₂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例如,通过准确控制生长温度和前驱体流量,可以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 MoS₂薄膜,从而提高载流子迁移率。
2.电导率调节
通过调节 MoS₂薄膜的层数和掺杂元素,可以实现对电导率的准确调控。单层 MoS₂薄膜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而多层 MoS₂薄膜的电导率相对较低。通过金属元素掺杂,如钛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 MoS₂薄膜的电导率,使其在电子器件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二)光学性能优化
1.光吸收效率提升
通过优化生长参数和掺杂技术,可以提高 MoS₂薄膜的光吸收效率。例如,通过调节生长温度和前驱体流量,可以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 MoS₂薄膜,从而提高光吸收效率。此外,通过非金属元素掺杂,如氮掺杂,可以改变 MoS₂薄膜的光学带隙,进一步提高光吸收效率。在优化条件下,MoS₂薄膜的光吸收效率可以达到 90%以上,使其在光电器件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2.发光性能调控
通过调节 MoS₂薄膜的层数和掺杂元素,可以实现对发光性能的准确调控。单层 MoS₂薄膜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而多层 MoS₂薄膜的发光效率相对较低。通过非金属元素掺杂,如硼掺杂,可以进一步提高 MoS₂薄膜的发光效率,使其在发光二极管和显示器件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三)化学稳定性优化
1.耐腐蚀性提升
通过优化生长参数和后处理工艺,可以提高 MoS₂薄膜的耐腐蚀性。例如,通过在生长过程中引入适量的硫空位,可以提高 MoS₂薄膜的化学活性,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此外,通过后处理工艺,如退火处理,可以修复 MoS₂薄膜中的部分缺陷,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在优化条件下,MoS₂薄膜的耐腐蚀性可以提高,使其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2.热稳定性提升
通过优化生长参数和后处理工艺,可以提高 MoS₂薄膜的热稳定性。例如,通过在生长过程中调节生长温度和前驱体流量,可以生长出高质量的单晶 MoS₂薄膜,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此外,通过后处理工艺,如高温退火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 MoS₂薄膜的热稳定性。在优化条件下,MoS₂薄膜的热稳定性可以提高,使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