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铂(PtS)的化学合成:从纳米片到薄膜的可控制备技术
瑞禧生物2025-07-24   作者:wff   来源:
字号大小:

硫化铂(PtS)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因其电子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可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催化、光电探测、能量存储与转换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其性能高度依赖于材料的形貌、尺寸、晶体结构及表面状态,因此,实现从纳米片到薄膜的可控制备是推动PtS应用的关键。

硫化铂

一、PtS纳米片的化学合成:形貌与尺寸的准确调控

1.1 溶剂热法:纳米片合成的经典策略

溶剂热法因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可控,成为制备PtS纳米片的主流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高温高压环境促进前驱体的分解与成核,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调控晶体生长方向。

 

1.1.1 合成路线

以铂源(如H₂PtCl₆、Pt(acac)₂)和硫源(如硫脲、L-半胱氨酸)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如油胺、十八烯)或水-有机混合体系中。例如:

油胺体系:将H₂PtCl₆和硫脲溶解于油胺中,220℃反应6小时,可得到厚度约横向尺寸达数百纳米的超薄PtS纳米片。油胺既作为溶剂,又通过其长链烷基吸附在PtS{001}晶面,抑制纵向生长,促进二维形貌形成。

-乙二醇体系:以Pt(acac)₂和L-半胱氨酸为原料,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反应,可制备出表面富含硫空位的PtS纳米片。乙二醇的还原性可调控Pt的氧化态,而L-半胱氨酸中的巯基(-SH)与Pt配位,引导晶体沿二维方向生长。

 

1.1.2 形貌调控的关键参数

温度:温度升高可加速成核与生长,但过高温度(>250℃)易导致纳米片团聚或厚度增加。

/铂比:硫过量(硫/铂摩尔比>2)可抑制PtS向PtS₂的相变,同时促进硫空位的形成。

表面活性剂:除油胺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也可用于调控纳米片形貌。CTAB通过静电吸附在PtS表面,引导形成六边形纳米片,而油胺体系则倾向于生成矩形或不规则形貌。

 

1.2 化学气相沉积(CVD)

CVD法通过气相前驱体的分解与沉积,可制备出结晶性良好、缺陷密度低的PtS纳米片,尤其适用于与衬底结合的二维材料制备。

1.2.1 典型工艺

PtCl₂和S粉为前驱体,Ar/H₂混合气为载气,在600-800℃下于SiO₂/Si或蓝宝石衬底上沉积PtS纳米片。例如:

双温区CVD:将PtCl₂置于上游(400℃),S粉置于下游,通过温度梯度控制前驱体蒸发速率。在700℃沉积区,可获得单层或少数层PtS纳米片,。

等离子体辅助CVD:引入H₂S等离子体可降低反应温度至500℃,同时通过等离子体轰击增加表面缺陷,提升催化活性。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的PtS纳米片在ORR中的半波电位较未处理样品提高。

1.2.2 形貌与层数控制

衬底选择:亲水性衬底(如SiO₂)促进纳米片横向生长,而疏水性衬底(如石墨烯)则利于垂直取向生长。在石墨烯衬底上,PtS纳米片可形成垂直阵列,暴露更多边缘活性位点。

沉积时间:延长沉积时间可增加纳米片厚度,但超过一定阈值会导致多层堆叠。通过原位光学显微镜监测,可实现单层PtS的制备。

 

1.3 液相剥离法:从块体到纳米片的尺寸缩减

液相剥离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块体PtS中的层间范德华力,获得少层或单层纳米片,具有操作简单、产量高的优点。

 

1.3.1 典型工艺

超声辅助剥离:将块体PtS分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或异丙醇(IPA)中,超声处理,可得到纳米片。然而,超声产生的局部高温易引入缺陷,降低结晶性。

离子插层剥离:利用Li⁺、Na⁺等碱金属离子插入PtS层间,扩大层间距后超声剥离。

 

1.3.2性能优化

液相剥离法制备的纳米片表面通常残留有机溶剂或离子,需通过退火(300-400℃)或酸洗(HCl溶液)处理去除杂质。退火处理还可修复超声引入的缺陷,提升纳米片的电导率和催化活性。

 

 

 

二、PtS薄膜的化学合成:从致密膜到多孔结构的可控构筑

2.1 原子层沉积(ALD)

ALD通过交替通入前驱体脉冲,实现PtS薄膜的逐层沉积,具有厚度均匀、台阶覆盖率高及成分准确可控的优势。

 

2.1.1 典型工艺

Pt(PF₃)₄和H₂S为前驱体,在200-300℃下于Si或金属衬底上沉积PtS薄膜。例如:

单循环过程:先通入Pt(PF₃)₄脉冲,N₂吹扫,再通入H₂S脉,N₂吹扫。每循环沉积约0.1 nm PtS,通过调节循环次数可控制薄膜厚度。

温度优化:250℃时,PtS薄膜的沉积速率和结晶性佳。温度过低(<200℃)导致前驱体吸附不完全,而温度过高(>300℃)则引发前驱体分解,降低薄膜质量。

 

2.1.2 性能调控

ALD制备的PtS薄膜可用于电催化CO₂还原。通过引入O₂脉冲,可在薄膜表面形成Pt-O-S活性位点,将CO法拉第效率提升。

 

2.2 电化学沉积

电化学沉积通过电解液中的Pt²⁺和S²⁻在电极表面还原,可快速制备大面积PtS薄膜,尤其适用于柔性电子器件。

 

2.2.1 典型工艺

PtCl₂和Na₂S为电解液,在-0.8 V(vs. Ag/AgCl)下于导电衬底(如ITO玻璃、碳纸)上沉积PtS薄膜。例如:

脉冲沉积:采用脉冲电压可抑制枝晶生长,获得致密均匀的薄膜。SEM显示,脉冲沉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低于恒电位沉积。

添加剂调控:加入EDTA可络合Pt²⁺,减缓沉积速率,从而控制薄膜厚度。

 

2.2.2 多孔结构构筑

通过模板法可制备多孔PtS薄膜。例如,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电沉积PtS后溶解PS,可获得三维多孔薄膜。该结构在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高比电容,较致密薄膜提升。

 

2.3 化学浴沉积(CBD)

CBD通过溶液中前驱体的缓慢反应,在衬底表面沉积PtS薄膜,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2.3.1 典型工艺

PtCl₄和Na₂S₂O₃溶解于氨水-水混合溶液中,调节pH至9-10,于60-80℃下沉积PtS薄膜。例如:

反应机理:Na₂S₂O₃在碱性条件下分解生成S²⁻,与PtCl₄反应生成PtS沉淀并沉积在衬底表面。沉积速率可通过调节温度或pH控制。

后处理优化:沉积后的薄膜需经退火(300℃)处理,以提升结晶性和电导率。XRD显示,退火后薄膜的(001)晶面衍射峰强度提高,表明结晶性改善。

 

2.3.2 异质结构建

CBD可与其他方法结合构筑PtS基异质结薄膜。例如,先通过CBD沉积PtS层,再通过ALD沉积Al₂O₃保护层,最后通过CVD生长石墨烯,可制备PtS/Al₂O₃/graphene异质结薄膜。该结构在光电探测中表现出高响应度和快速响应时间。

 

 

 

硫化铂(PtS)的化学合成已实现从纳米片到薄膜的可控制备,通过溶剂热法、CVD、ALD、电化学沉积及CBD等技术,可调控材料的形貌、尺寸、晶体结构及表面状态。

硫化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