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G-COOH 的荧光量子产率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灵敏度分析
瑞禧生物2025-06-09   作者:lkr   来源:
字号大小:

在生物检测领域,荧光染料的性能至关重要。ICG-COOH(吲哚菁绿-羧基)作为一种备受瞩目的近红外荧光染料,其荧光量子产率直接关联到在生物检测中的灵敏度表现。

ICG-COOH结构式 

图为:ICG-COOH结构式

 

ICG-COOH 的分子结构独特,核心的吲哚菁绿部分赋予其近红外荧光特性,在近红外区域(NIR)拥有较强的吸收峰,通常在 780-800nm 左右。这种特性使其在生物组织中具有良好的穿透性,极大地降低了背景荧光的干扰。而羧基的引入,不仅改善了其在水中的溶解性,更为其与生物分子的偶联提供了便利。ICG-COOH 的荧光量子产率约为 0.04,这意味着在吸收光子能量后,有 4% 的能量能够高效转化为荧光发射出来。虽然从数值上看并非极高,但在近红外荧光染料范畴内,这一量子产率表现可圈可点。其较高的消光系数(约 218000 L⋅mol⁻¹ ⋅cm⁻¹)与荧光量子产率协同作用,保障了 ICG-COOH 能产生较强的荧光信号。

 

在生物检测应用中,ICG-COOH 的灵敏度优势明显。以生物成像为例,将其与抗体、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偶联后,可实现对生物组织的高灵敏度成像。在tumor检测方面,借助 ICG-COOH 标记tumor特异性抗体,注入体内后,凭借近红外荧光信号,能够准确定位tumor细胞。由于近红外光可穿透数厘米的组织深度,即便tumor位于机体较深部位,也能被清晰成像,大大提高了早期tumor检测的灵敏度。在细胞追踪实验里,ICG-COOH 标记的细胞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其荧光信号依然能够稳定且清晰地被捕捉到,可借此长时间观察细胞的迁移、分化等动态过程。

ICG结构式 

图为:ICG结构式

 

此外,在光声成像领域,ICG-COOH 可作为光声探针。它吸收近红外光后转化为热能,进而产生超声信号,实现高分辨率的生物组织成像。这种成像方式对病变组织的检测灵敏度极高,能够发现微小的病变区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支持。ICG-COOH 在生物检测中,凭借其荧光量子产率及近红外荧光特性,展现出灵敏度,在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拓展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