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E-Chol 自组装胶束的粒径调控及稳定性研究
瑞禧生物2025-07-17   作者:lkr   来源:
字号大小:

PAE-Chol(聚酰胺-胺-胆固醇)自组装胶束作为新型纳米载体,其粒径与稳定性直接影响药物递送效率,在纳米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PAE-Chol结构式 

图为:PAE-Chol结构式

 

在粒径调控方面,组装条件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一,聚合物浓度影响明显,当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分子难以形成胶束;达到 CMC 后,随浓度升高,胶束粒径逐渐增大,因更多分子聚集形成更大核壳结构。其二,溶剂极性作用关键,在水与 DMF 混合溶剂中,增加水比例(极性增强),胶束粒径减小,由于极性环境促进疏水胆固醇内核紧密堆积。此外,温度通过影响分子运动调控粒径,适当升温(如 30-50℃)使胶束粒径略有增加,因热运动增强导致组装结构松散。

 

稳定性优化需针对储存与生理环境设计策略。在储存稳定性上,低温(4℃)避光条件可延缓胶束聚集,因降低分子热运动与光氧化影响。在生理稳定性方面,引入 PEG 链段修饰胶束表面,能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减少蛋白质吸附与细胞吞噬,延长循环时间。实验表明,PEG 修饰的 PAE-Chol 胶束在血清中孵育 24 小时,粒径变化率低于 10%,远优于未修饰组(35%)。此外,调节组装介质离子强度(如添加 0.15M NaCl)可增强胶束结构稳定性,因电解质屏蔽分子间静电斥力,促进内核疏水作用。

胆固醇结构式 

图为:胆固醇结构式

 

该研究为 PAE-Chol 胶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准确调控粒径(如 100-200nm 利于tumor穿透)与优化稳定性,可提升其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递送效率,在cancerChemotherapy 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