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冻融分散液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保存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冻融循环,可以有效分散纳米颗粒,防止其聚集,提高分散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瑞禧小编将总结可冻融分散液的分子机制及其关键技术突破。
可冻融分散液的分子机制
(一)冻融循环的分散机制
冻融循环是一种通过反复冻结和融化悬浮液来分散液体中聚集颗粒的方法。研究表明,液体相冻结时,存在于原始颗粒之间的液体体积的膨胀或收缩导致颗粒间相对位移,从而增加它们之间的间距,降低粘附力。这种方法适用于亚微米颗粒的聚集物,在经过约5次冻融循环后,如果颗粒表面能被冷冻液体充分润湿,则可几乎完全分散成原始颗粒。
(二)静电稳定机制
静电稳定机制,又称双电层稳定机制(DLVO理论),主要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使纳米粒子的表面生成一定量的电荷从而形成双电层。利用双电层之间相互的排斥力来使纳米粒子之间的吸引力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以此来实现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这种机制适用于液相介质中的纳米颗粒分散,但在一些非液相介质中并不适用。
(三)空间位阻稳定机制
空间位阻稳定机制是通过在纳米粒子悬浮液中加入适量不带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并使这些高分子化合物成功地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一种包覆状态或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这样会使经过高分子化合物改性的纳米粒子之间产生排斥,从而达到纳米粒子均匀分散的目的。
(四)静电位阻稳定作用机制
静电位阻稳定作用机制是通过在纳米粒子悬浮液中加入适量的聚电解质,使聚电解质成功吸附在纳米粒子的表面,同时对溶液的pH值进行调解,使聚电解质的离解度达到最大,使纳米粒子表面的聚电解质达到饱和状态下的吸附。两者的共同作用会使纳米粒子得到均匀分散。
关键技术突破
(一)冷冻干燥粉末分散法
冷冻干燥粉末分散法利用水的液-固-气三态转变的特性,通过快速冷冻和真空升华来分散纳米颗粒。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分散TiO₂粉末:将含乙醇的水溶液注入盛有少量TiO₂粉末的标量瓶中,使粉末在水中完全浸润;将TiO₂粉液放置到冰冻的载物台上,进行快速冷冻,使其中的水迅速冷却到冻点。水冻结后,再将其移至真空室内抽真空,使冰升华后,将脱去水分、无团聚的粉末进行喷碳处理,防止颗粒的脱落并利用碳粒子尺寸小,能更好填充颗粒间的空隙,避免颗粒的再团聚,从而制备TiO₂粉末。
(二)冻干过程中的冷冻保护剂应用
在冻干过程中,添加冷冻保护剂可以有效防止纳米颗粒的聚集和不可逆融合。冷冻保护剂在冻干过程中形成保护层,防止纳米颗粒在冷冻和干燥过程中的聚集。
(三)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测量
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测量是评估纳米颗粒分散效果的重要技术。通过DLS可以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而Zeta电位测量可以评估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情况。这些技术可以为优化冻融分散液的配方和工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四)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用于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和表面形态。通过TEM可以直观地评估纳米颗粒在冻融过程中的分散效果和形态变化。
可冻融分散液的分子机制及其关键技术突破为纳米材料的分散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通过冻融循环、静电稳定机制、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静电位阻稳定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分散纳米颗粒,防止其聚集。冷冻干燥粉末分散法、冷冻保护剂应用、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测量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关键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纳米颗粒的分散效果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