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聚乙二醇-生物素修饰的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瑞禧生物2025-08-11   作者:lkr   来源:
字号大小:

脂质纳米粒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因生物相容性高、载药范围广等优势被研究。DPPE-PEG-Biotin 修饰的脂质纳米粒结合了聚乙二醇(PEG)的 “隐形” 特性与生物素(Biotin)的靶向识别功能,在靶向给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DPPE-PEG-Biotin结构式 

图为:DPPE-PEG-Biotin结构式

 

其制备常采用薄膜分散法与超声乳化法结合的策略。首先将 DPPE-PEG-Biotin、磷脂、胆固醇等按比例溶于三氯甲烷,旋转蒸发形成均匀脂质膜,加入缓冲液水化后,经探头超声处理获得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关键在于控制 DPPE-PEG-Biotin 的修饰比例(通常 5%-10%),比例过高会破坏脂质 bilayer 稳定性,过低则影响靶向效率。

 

特性分析涵盖多方面:理化性质上,动态光散射显示其平均粒径约 100-200nm,Zeta 电位接近中性,利于减少网状内皮系统清除;透射电镜观察到球形结构,核壳分明;高效液相色谱可测定修饰率,确保生物素活性位点暴露。结构稳定性方面,在 pH 7.4 缓冲液中 4℃储存 30 天,粒径变化率<10%,说明具备良好储存稳定性;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纳米粒在模拟生理环境中呈现缓释特征,48 小时累积释放率达 60%-80%,而在tumor微环境的弱酸性条件下释放加速,体现 pH 响应性。

生物素结构式 

图为:生物素结构式

 

生物相容性评估中,细胞有害性实验证明空白纳米粒对正常细胞存活率影响<10%;流式细胞术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修饰后的纳米粒在高表达亲和素的tumor细胞中摄取量是未修饰组的 3-5 倍,靶向特异性提升。这些特性为其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