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E CAS号:61177-32-0靶向性的提高
瑞禧生物2025-07-24   作者:ws   来源:
字号大小:

DSPE 分子由一个甘油骨架、两个硬脂酸(十八烷酸)分子以及一个磷酸乙醇胺头部组成。两个硬脂酸分子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的 1 位和 2 位碳原子上,形成非极性的尾部,甘油骨架的 3 位碳原子上连接着磷酸乙醇胺头部,该头部包含氨基和磷酸基团,赋予分子亲水性。

 

一、通过靶向配体修饰 DSPE 或其衍生物

利用 DSPE 的可修饰位点(如氨基、磷酸基团),将靶向配体(能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共价或非共价连接到 DSPE 或其载体结构上,实现主动靶向。常见的修饰策略包括:

1. 靶向配体的选择

抗体 /抗体片段:如单克隆抗体(mAb)、单链抗体(scFv),可识别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

肽类:如 RGD 肽(靶向整合素受体,常见于tumourBlood vessels内皮细胞)、TAT 肽(细胞穿透肽,辅助跨膜)、表皮生长因子(EGF,靶向 EGFR)等。

小分子化合物:如叶酸(靶向tumour细胞高表达的叶酸受体)、半乳糖(靶向肝细胞表面的半乳糖受体)、生物素(与靶细胞表面的生物素受体结合)等。叶酸修饰的 DSPE 纳米粒在卵巢cancer、肺cancer等Treatment 中应用。

适配体(Aptamer):短链核酸分子,可特异性结合靶蛋白(如tumour细胞表面的 PSMA 蛋白),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高的优势,适合修饰 DSPE 载体。

2. 修饰方式

直接化学偶联:利用 DSPE 头部的氨基(-NH₂)或磷酸基团,通过酰胺键、酯键等与配体连接。

通过 PEG 桥接:先将 DSPE 与聚乙二醇(PEG)结合形成 DSPE-PEG(增加水溶性和稳定性),再通过 PEG 末端的活性基团(如马来酰亚胺、琥珀酰亚胺酯)连接靶向配体,减少配体与载体的空间位阻,提高结合效率。

 

二、构建刺激响应型靶向载体

利用靶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微环境差异(如 pH、温度、酶浓度、 redox 电位等),设计具有 “智能响应” 的 DSPE 载药系统,在到达靶部位后才释放药物,间接提高靶向性。

1. pH 响应型

tumour微环境通常呈弱酸性(pH 6.5-6.8),而细胞内溶酶体更酸(pH 4.5-5.5)。可在 DSPE 载体中引入 pH 敏感材料(如聚乙二醇-聚 β-氨基酯共聚物),当载体到达酸性环境时,结构解体释放药物。

2. 酶响应型

tumour组织高表达某些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弹性蛋白酶),可在 DSPE 载体中引入酶敏感链接(如肽键),当载体到达靶部位时,链接被酶切断,释放药物。

3.  redox 响应型

细胞内(如细胞质、线粒体)的还原环境(谷胱甘肽浓度高)可触发二硫键(-S-S-)断裂。在 DSPE 载体中引入含二硫键的链接(如 DSPE-PEG-SS-靶向配体),进入细胞后因二硫键断裂释放药物,减少 extracellular 泄漏。

 

三、利用物理靶向策略辅助

结合物理手段(如磁场、超声波、光),使 DSPE 载药系统在体外调控下富集于靶部位,提高靶向效率。

1. 磁靶向

在 DSPE 脂质体或纳米粒中包裹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如 Fe₃O₄),通过体外磁场引导载体到达靶部位(如tumour)。

2. 光热 /光动力靶向

将光敏剂(如吲哚菁绿 ICG)与 DSPE 载体结合,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靶部位,光敏剂产生热或活性氧,既破坏tumour细胞,又促进药物释放,实现 “光控靶向”。

 

四、优化载体的理化性质

载体的粒径、表面电荷、亲疏水性等理化性质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分布和靶向性,需结合靶组织特点优化:

1. 粒径调控

tumourBlood vessels存在 “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纳米级载体(10-200 nm)可通过Blood vessels间隙富集于tumour组织。DSPE 载药系统的粒径需控制在该范围,避免被肾脏快速清除(<5 nm)或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吞噬(>200 nm)。

2. 表面电荷修饰

中性或弱负电荷的载体(如 DSPE-PEG 修饰)可减少与血浆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延长循环时间,提高到达靶部位的概率;而弱正电荷载体可增强与带负电的tumour细胞膜的相互作用,促进内吞。

3. 规避 MPS 清除

DSPE-PEG 修饰可在载体表面形成 “水化层”,减少巨噬细胞的识别和吞噬,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增加与靶组织的接触机会,间接提高靶向效率。

 

名称:DSPE

CAS号:61177-32-0

分子式:C41H82NO8P

保存方式:-20℃以下,避光,防潮

保质期限:12个月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图:DSPE

D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