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生物素-吲哚丁酸偶联物的热稳定性对储存和使用至关重要。常温(25℃)下,粉末状态可稳定存放 3 个月,理化性质无明显变化。当温度升至 50℃时,放置 1 周后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约 8%,且颜色从类白色变为微黄色。在 80℃高温条件下,24 小时内有效成分损失达 30%,同时出现结块现象。-20℃冷冻储存时稳定性最佳,6 个月内有效成分含量仅下降 2%,且溶解性能保持良好。
作用机制:
促进植物生根机制:
诱导根原体形成:生物素-吲哚丁酸进入植物组织后,吲哚丁酸部分发挥关键作用。它能刺激植物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促使细胞脱分化,形成根原体初始细胞团。这些细胞团进一步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根原体,为不定根生成奠定基础。例如在扦插枝条基部,药剂作用下细胞快速分裂,形成根原基突起,进而发育成不定根。
促进细胞分裂与伸长: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激素平衡,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同时增强生长素信号传导,刺激细胞持续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并且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使根原体细胞纵向生长,最终形成完整的不定根。在根的生长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与伸长,使根系得以不断生长、延伸,扎根土壤。
影响维管束系统分化:生物素-吲哚丁酸可引导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向根原体部位运输与分配,为根原体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同时,它能调控维管束系统分化,促使根原体与植物原有维管束系统建立有效连接,保障水分与养分在植物整体内的顺畅运输,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生物素靶向作用机制:生物素部分凭借其与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展现作用。例如,在细胞成像研究中,将生物素-吲哚丁酸与带有亲和素标签的荧光探针结合,可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特异性结合,使吲哚丁酸准确定位到目标细胞或组织部位,借助荧光探针发出荧光,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可视化观察,助力深入了解植物激素在细胞内的分布、运输及作用机制。 又如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可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相互作用,富集与吲哚丁酸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为揭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网络中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关系提供有力手段,推动对植物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究。
中文名:生物素-吲哚丁酸偶联物
英文名:Biotin-Indolebutyric Acid (Biotin-IBA)
别称:生物素化吲哚丁酸、IBA-Biotin Conjugate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度: PBS(pH 7.4)
纯度:95%+
保存方式:-20℃,避光,防潮
保质期限:12个月
用途:科研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图片:吲哚丁酸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聚合物、纳米材料、PEG衍生物、环糊精、量子点、小分子材料和二亲嵌段共聚物等,还可供应冠醚类产品,大环醚类有机化合物,环糊精,杯芳烃,柱芳烃,杯吡咯,紫晶类(4,4-联吡啶阳离子盐)衍生物,环状或笼状化合物,环碳,环碳氧化物和索烃和轮烷等大环化合物。
相关产品:
biotin-piceatannol,生物素-白皮杉醇
BIOTIN-mal,生物素-马来酰亚胺
Biotin-PEG-SS-NHS,生物素-聚乙二醇-双硫键-活性酯
Cy5.5-PEG-Biotin,菁染料Cy5.5-聚乙二醇-生物素
CMCS-PEG-biotin,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生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