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20
pH 响应脂质体包盐酸环丙沙星是一款药物递送系统,该脂质体由多种脂质成分构成,核心是 pH 敏感脂质,例如含叔胺基团的脂质材料。在正常生理 pH 条件下,这些脂质呈电中性,脂质体结构稳定;当处于酸性环境时,叔胺基团质子化,使脂质膜的电荷和流动性发生改变,进而触发药物释放。辅助脂质如磷脂酰胆碱、胆固醇等参与构建稳定的脂质双分子层,增强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12
脂质纳米颗粒对核糖核酸具有保护作用。经核糖核酸酶 A 处理后,包封的核酸完整性保留率达 95%,远超裸露核糖核酸的 12%。圆二色谱(CD)分析显示,包封过程未改变核糖核酸二级结构。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在正常组织环境中保持稳定,进入目标组织低 pH 环境(pH 6.0)后,脂质膜快速解离,30 分钟内释放 80% 的核糖核酸,结合目标部位微环境实现核酸的靶向高效释放,提升基因treatment效果。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10
脂质体表面叶酸修饰密度为 1.2-1.5 μmol/mg 磷脂,流式细胞术证实对高表达叶酸受体(FR)的tumor细胞亲和力提升 15 倍。动态光散射(DLS)检测显示,叶酸修饰未改变脂质体粒径及电位(Zeta 电位维持在-25±3 mV),但表面电位分布出现特征性偏移,提示叶酸成功偶联。体内荧光成像显示,经尾vein注射后,修饰脂质体在 FR 阳性tumor部位的蓄积量是未修饰组的 8.3 倍,增强tumor靶向递送效率。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8
阳离子脂质-精氨酸通过酰胺键将精氨酸共价偶联于脂质疏水链末端,形成双亲性分子结构。核磁共振氢谱(¹H NMR)清晰显示精氨酸胍基特征峰(δ 3.0-3.3 ppm)与脂质长链信号,证实结构成功构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在 1650 cm⁻¹ 处出现酰胺 Ⅰ 带强吸收峰,进一步佐证化学键稳定性。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其数均分子量约 1500 Da,分子量分布指数(PDI)为 1.18,分子链段均一性良好,确保批次间质量稳定。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10
NR7 修饰的脂质体 + 细胞膜杂化膜是一种生物仿生纳米材料,融合了脂质体和细胞膜的双重优势,并通过 NR7 修饰赋予其靶向功能。脂质体作为经典的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修饰性;细胞膜则含有丰富的膜蛋白和糖脂等成分,赋予杂化膜天然的生物识别能力和细胞亲和性 。NR7 是一种经过设计的靶向分子,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靶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抗原。当 NR7 修饰的脂质体与细胞膜进行杂化时,不仅保留了脂质体包裹药物的能力,还继承了细胞膜的多种生物学特性。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6
脂质体载 mRNA 是一种生物制剂,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其核心在于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 mRNA 高效递送至靶细胞内。脂质体是由磷脂等脂质成分自组装形成的双分子层膜结构,类似于生物细胞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RNA 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在细胞内能够指导核糖体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构建脂质体载 mRNA 体系时,多种脂质成分协同作用。磷脂酰胆碱等辅助脂质构建起稳定的脂质双分子层框架,为包裹 mRNA 提供空间。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9
ICG-amine 为深绿色粉末,突出特点在于良好的化学稳定性。ICG 与氨基通过稳定的化学键连接,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分解或结构改变,可在多种实验环境中长期保持活性。其分子量可准确测定,为实验设计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它在常见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良好,经优化后在水性体系也能实现有效分散。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8
CR110-DBCO 外观呈鲜艳的紫红色,核心亮点是羧基罗丹明 110 荧光性能。该物质具有强荧光强度,最大吸收波长约 506nm,发射波长约 526nm ,荧光信号稳定且光稳定性良好,适用于细胞成像、荧光检测等领域。即便与 DBCO 结合,其荧光特性依然出色,能有效减少背景干扰。产品分子量因 DBCO 的引入有所增加,但不影响荧光性能发挥。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7
ICG-DBCO 外观为深绿色粉末,重点突出 ICG 光学性能。ICG 在与 DBCO 结合后,仍保持优良的近红外荧光特性,最大吸收波长约 785nm,发射波长 820nm,荧光信号强且背景干扰低,适用于活体成像和高灵敏度检测。产品分子量因 DBCO 的引入稍有增加,但不影响其光学特性的稳定发挥。它在有机溶剂中溶解良好,在水溶液中通过适当助溶剂也能实现分散。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4
牛血清白蛋白-吲哚菁绿(BSA-ICG)呈绿色粉末状,其核心优势在于 BSA 与 ICG 结合机制。BSA 凭借自身丰富的氨基、羧基等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或疏水作用与 ICG 紧密相连,形成稳定复合物。产品分子量因 ICG 结合数量波动,但 BSA 约 66.4kDa 的基础分子量为整体提供参照。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8
ICG-PEG5000-NHS 外观通常为绿色粉末状固体,质地均匀,便于准确称量与取用。该产品以分子量 5000 的聚乙二醇为连接臂,结合吲哚菁绿(ICG)与 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形成结构稳定且分子量明确的化合物。在溶解性上,它具备两亲特性,既能快速溶解于二氯甲烷、DMF 等有机溶剂,也能在水溶液中良好分散,可适配多样化的反应体系。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8
ICG-PEG5000-MAL 一般为绿色的粉末状或固体状。PEG5000 在分子结构中起到连接与改善亲水性的作用。产品具有特定的分子量,PEG5000 的分子量明确为 5000,结合 ICG 和 MAL 的分子量,整体数值固定。它在二氯甲烷、乙醇等有机溶剂中能均匀分散溶解,在水中也有不错的溶解性。稳定性方面,该产品需在-20°C 的低温、干燥且避光的条件下保存,否则 ICG 可能出现荧光衰退现象,MAL 基团活性也会受影响,进而影响其对含巯基生物分子的标记效果。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11
Sulfo-Cyanine5 NHS ester 作为一款常用的荧光标记物。从外观辨认,其呈现暗蓝色粉末状。在溶剂兼容性方面,它在有机溶剂领域表现出色,易溶于 DMF、DMSO 和氯化物等。在体外实验常用的 DMSO 溶剂里,溶解度能达到≥ 26 mg/mL(34.49 mM)。由于其化学结构中部分基团的活泼性,该物质对环境较为敏感,高温和光照会加速其降解,影响荧光效果,因此需要低温避光保存,保证其在实验中的有效性。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9
ICG-amine 呈现深绿色固体,核心优势在于 ICG 光学性能。ICG-amine 具备近红外荧光特性,最大吸收波长约 785nm,发射波长约 820nm,荧光信号强且背景干扰低,适用于活体成像、细胞示踪等高灵敏度检测场景。即便引入氨基,其荧光稳定性和光穿透性依然出色,可有效减少生物组织对光信号的吸收和散射。
-
03
2025-07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量:9
羧基罗丹明 110 二苯并环辛炔(CR110-DBCO)通常为紫红色粉末,其优势在于 DBCO 基团与叠氮化合物的高效反应活性。无需铜催化剂,DBCO 便能在温和条件下(如生理 pH 和温度)与叠氮基发生点击化学反应,反应迅速且特异性强 ,可准确标记含叠氮基的生物分子,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偶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