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荧光探针 DiI、DiD、DiO、DiR 化学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区别
瑞禧生物2025-02-13   作者:ZJ   来源:
字号大小:

细胞膜荧光探针 DiI、DiD、DiO 和 DiR 的特性差异,涵盖化学结构、光谱性质、荧光颜色、细胞摄取及标记效果、适用场景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为科研人员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选用合适的荧光探针提供参考依据,助力提升实验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细胞膜荧光探针 DiI、DiD、DiO、DiR 化学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区别 

 

化学结构异同

这四类探针同属长链烷基取代的吲哚菁染料家族,核心结构均含吲哚菁母核,但取代基与共轭链长度存差异。DiI 具较短共轭体系,化学结构相对简洁;DiD 共轭链稍长,电子离域范围扩展;DiO 基于氧杂菁结构,有独特醚键连接烷基链;DiR 共轭程度最深,长链与多双键组合构建复杂电子云架构。结构差异奠定它们在光谱、溶解性、细胞亲和性等多方面不同表现基础。

 

光谱性质

1. 激发与发射波长:DiI 激发波长通常在 549nm 左右,发射波长约 565nm,处于橙红色光区,与常见荧光显微镜滤光片适配良好,易被捕捉观测;DiD 激发波长约 644nm,发射波长 665nm,属远红光区,组织穿透性强于 DiI,在厚样本或体内深层组织成像中有优势;DiO 激发波长 484nm,发射波长 501nm,为绿色荧光,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等可区分标记;DiR 激发波长 750nm,发射波长 780nm,发射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散射、吸收抵御出色,极利体内深层、长时间追踪应用。

2. 荧光稳定性:共轭链增长使 DiD、DiR 相较于 DiI、DiO 具更好光稳定性,在长时间光照实验(如延时成像)下,DiD、DiR 荧光衰减慢,信号维持持久,减少因光漂白致的数据误差与实验中断,保障实验连贯性与准确性。